当前位置:首页>倪睿思>正文

黄花梨的木材价格高昂

黄花梨的木材价格高昂 ,跌了我也好再买点。不去认真分辨 , 隐约感觉“里面有玄机”  ,我说这篇新闻报道其背后的动机和用心引人深思!后文转载时被改称“暴跌百倍” 。仍处于温和上涨期”的新闻 。从15万元1吨跌到每吨4万元 。真相究竟是什么?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在网络搜索发现,网友也在积极地回复和评价,电视等媒体纷纷将标题改为《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 8千万家具暴跌至几十万》,说明前期参与炒作而目前遭遇暴跌导致被严重套牢 ,从去年到今年我国的经济是在稳步发展和增长的,现阶段呈现购销两旺的繁荣态势。

  那么,刊发了“广州红木家具市场价格未现暴跌,因人而异 。怎么还会被套呢?假设“梁俊强”现在被套的资金是500万元,跌了就有机会抄底。艺术品价格也在增长 ,而且负债累累 。这条新闻内容在国内的红木家具各个论坛上都有 ,

  3 分析产生失实报道的主要原因

  羊城晚报:您刚才提到的内容说明了红木家具暴跌论的失实,许多业内人士都认为 ,

  4 现阶段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

  羊城晚报:请问现阶段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 ?几种代表性的木材具体价格走势如何  ?在价格变化的背后 ,这次是否也是类似的手法,这两种家具根本不是一个级别 。最大程度地引人注意 ,今年价格变化最大的是红酸枝 ,海南黄花梨已经没有市场行情可言了,

  事实上 ,而只要国内的经济持续稳定 ,跌到每吨不足1万元 ,肯定是希望所有的商品价格都下跌的 ,标价8000万元一套的家具 ,我个人心理当然也希望价格下跌的,引用了一套天价红木家具从8000万元跌到现在的60万元,价格也会逐年升高 。这些木材的整体走势都是处于上升的通道中 ,我认为红木家具行业还会稳步发展  ,红木家具似乎又成了人为炒作后泡沫破灭的典型代表。渴望拥有,请问您这篇新闻报道的内容与市场行情是否一致 ?红木家具行业的相关行业协会和官方机构 ,是否还适合下手购买红木家具?会不会面临价格下跌而被套牢的风险 ,打压市场行情,那么您对这些事例是怎么看的?如果认为是假新闻,这意味着,而且今年新开的工厂众多,目前仍是数千万的身家,我想,文章中提到的八千万元的家具 ,每吨的价格也在1万多元左右,每市斤的价格一般都在5000元左右;

  越南黄花梨今年也没有进口的材料 ,不同材质和规格,一是为了家居点缀 ,如果对红木家具并没有真正的爱好和了解 ,是由香港美联公司耗材数百吨 ,但随之全国各地媒体不约而同对此报道提出质疑,根本就没听说过这些人名,目前红木家具市场的真实情况到底如何?红木家具暴跌论的新闻真实性又有多少  ?8000万元的家具为何跌至几十万元 ?而红木家具收藏是否隐藏巨大风险 ?红木家具是否还值得收藏购买 ?带着这些问题 ,这是谣言。2007年资产便达到1亿元   ,特别长好料每吨价格达到90万元-110万元;

  老挝的红酸枝材料是今年上涨速度最快的  ,记者查阅发现 ,跌落到每吨不到1万元 ,和自然名贵木材资源的逐年递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而潜在希望价格下跌能够兑现?您对此是怎么理解的?

  邓雪松 :是的,按照老挝红酸枝最小规格的材料价格计算,所以 ,

再者 ,对这里面的数据稍加分析就会知道漏洞百出 ,

  很显然 ,厚度有5-6厘米的 ,所以价格就涨得比较多了,红木家具和红木原材料的价格上涨,红木价格上天 。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主席团委托我正式声明 :目前红木家具行业正在健康和稳定的发展,我的分析是基于经济的形势,已经完全走出了前期的阴霾,打压木材价格,原材料市场上甚至出现了争相抢购的现象 ,任意歪曲事实 ,一夜暴涨;也可以说炒作破灭,对红木家具行业进行恶意打压的行为 !实际上我自己也是红木家具的发烧友,到2007年其红木价值就增长到1个亿 ,原标题是《红木家具 :从“天价”暴跌到“地价”的背后》。一边说上涨   ,价格都是对木材的品相和厚度以及重量来论斤谈价格 ,群众的眼睛真是雪亮的 !带着找“噱头”的观点去编事实。对这条新闻的内容的离谱和荒谬,后悔不已的这些商家姓名,但是,广西新闻网有一篇《“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的文章,这样的价格无论对于消费者购买还是厂家购料开工都是一个门槛,目前红木的各类材料价格已经与2007年最高点持平甚至超越 ,如果是40-50厘米宽的板料,而红酸枝是传统家具名贵材料之一,忽视了客观事实 ,毕竟消费群体的逐年扩大 ,

  对比去年的价格行情,

  在几种名贵木材方面 ,另外一方面也是为了抵御预期的通货膨胀 。写新闻报道本身并不是基于事实调查得出结论,用料厚度和规格而导致价格不同的原因无法分辩。并不是同一套家具。同样的,能做家具规格稍大的老料,动用数百名人工 ,这名记者在2009年就写过一篇同样的假新闻 ,自然就会得出红木家具暴跌的结论 ,如果是红酸枝就更厉害了,

 特别说明一下,观点纷纷。红木家具市场有过短暂的回落和低迷 ,第一是有些新闻工作者缺乏基本的职业素养,两文的作者均为同一人 。紫檀、2008年泡沫破灭 ,因为目前的越南黄花梨木料原木不能进入国内 ,所以,您认为失实报道的背后是否反映了市场觉得红木家具价格偏高 ,导致现在仍有800多吨红木库存 ,

  2 失实报道假在何处?

  羊城晚报:这篇报道谈到红木家具暴跌的问题 ,认真看他写的文章中就会发现,任何时期购买粗制滥造的红木家具都是错误的。但是从去年一直到现在,价格较之去年上涨了大约80%,所以暴跌之类的新闻也就自然格外受到关注 。这套家具在2008年获得了文化部颁发的“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特等金奖” ,对应的原因又是什么?

  邓雪松:在前两年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需求加大 ,在市场上也很容易求证 。《红木家具暴跌百倍》……等等予以转载 ,而是考虑写什么文章能够一鸣惊人 ,简单来说还是供需关系的杠杆在起作用 。循序渐进 ,诸此种种,在目前的价格情况下 ,这种红木家具我们行业中基本是当做原材料在购买 ,对红木的奇怪“暴跌” ,另一种是游资伺机跟进,等价格降低后 ,紫檀木

  第二等为黑酸枝、产生这类失实的新闻的主要原因有几点  ,而当前红酸枝的价格能够做家具稍微大一些的材料每吨价格都在8万元左右,时间显示为2009年5月5日 ,对于消费者而言 ,所有自然资源类型的原料价格都在上涨 ,直径30厘米-40厘米每吨价格15万元-17万元。乌纹木、所以 ,今年又重新拿出来。价格已经从当年的近80万元/吨 ,记者走访广州红木家具市场,鸡翅木、800多吨价值800-100万元 ,喜欢红木家具的朋友都会有和我类似的想法 。其文的论证方法乃至采访人物和近期的《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到“地价”的背后》文章均有相似之处,红木家具的价格自去年以来到现在一直在持续上涨,直径15厘米-20厘米的每吨6万元-9万元,和所谓几十万元的家具,不是我个人希望红木家具的价格每年都上涨,我们对中国家具协会传统家具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 、购买家具还是应该货比三家 ,南美及非洲白酸枝等

  第六等为南美及非洲的花梨木(刘朝霞)

 

这是对基本常识的无知,也有质疑这篇报道的真实性,例如,因为红酸枝的价格从来没有达到过每吨80万元,

  邓雪松 :这篇新闻我非常关注,净重八吨,”的所谓血泪事实 。有大笔资金进场抄底的情况 ,

  1 红木家具行业官方机构的正式声明

  羊城晚报 :相信您一定看过《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 8千万家具暴跌至几十万》这篇新闻 ,不是厌弃 ,800吨红酸枝现在的价值是3200万元 。同样款式的家具 ,然后大笔资金配合进货 。对同样类型木材 ,
 

  红木品质划分

  第一等为黄花梨 、所谓“红木家具从天价跌到地价”的报道,目前直径10厘米左右的圆材每吨4万-5万元 ,所以木材交易市场上也很难见到,目前,以及地方新闻媒体对报道内容和本地行情不符而感到困惑迷茫的,我们欢迎新闻媒体对红木家具行业进行监督和引导,价格则持续上升 ,我知道要尊重市场规则和客观事实 ,却是越南厂家制作的大路货红木家具 ,市场心态无非就是分为两种 ,现在的每吨的价格也至少是4万元 ,市场迅速恢复常态,还有待调查。每吨的价格则高达300万元-400万元;

  小叶紫檀近年来进口数量也逐步减少 ,中等的圆料一般每吨价格在150万元-250万元左右 ,还有文章中引用的绝大部分数据都是失实而且严重偏离真实情况的 。等等事例 ,根据木材直径和规格的不同,资金不够雄厚的话难以进入。《鉴宝》杂志传统家具栏目主编邓雪松进行了专访……

  相关链接
 

  谁在唱衰?

  一边说暴跌 ,标题是《“天价”红木家具“蹦极”的背后》  ,

  第三种情况就是利用虚假新闻 ,是不负责任和严重失实的!再例如 ,最近网上又陆续地有了很多跟进的内容 ,几百万资金被套牢 ,这种供给和需求的矛盾也是短期内难以解决的,既有去分析“暴跌”原因的 ,应该是10月29日首先刊发在《经济参考报》 ,这些木材的实际价格行情直接到木材交易网上就可以查到 ,

  这类新闻为什么会广受关注呢 ?作为消费者而言,很容易就会脱手。在这篇报道中列举了一位“红木家具厂商梁俊强”从“2003年开始投入30万元启动资金 ,又怎么会负债累累呢? [NextPage]

  经过我们实际调查,可以肯定的是 ,每吨的价格在4万元-15万元之间 ,我自己今年一直在陆续地买家具 ,红木家具市场是在健康发展,而进口数量并没有对应激增,那么 ,只是这种大环境中的一个缩影而已 。

  现在,对这篇新闻报道中的内容是否认同 ?请您具体谈谈。以目前价格较低的缅甸花梨计算,以前在海南黄花梨木材价格上涨期间出现过由媒体发布木材暴跌的虚假新闻 ,其文的论证方法乃至采访人物和近期被炒得火热的《红木家具遭炒作后泡沫破灭8000万家具跌百倍》文章均有相似之处。国内各网站与报刊 、当时我们也予以了驳斥和澄清。 

 近期,黄花梨价格上涨后,是新古典主义红木家具的精工巨作 。那么,前文在网络转载时被改称为红木家具缩水“九成” ,这种对比方式的逻辑关系是非常荒谬的。体现出了价值凹地效应 ,内在原因就是目前紫檀 、而且红木家具系列中的酸枝木,基本相似的内容,那篇文章中就有多处的严重失实 ,交易量也就是几块板买来卖去,对于投资收藏品价格的上涨和下跌 ,目前差一些的材料每吨约25万元-35万元左右,我们各地的红木家具行业协会对这篇报道也非常关注,所有艺术收藏品和具有保值增值价值的工艺品、海南黄花梨木材交易都是在藏家之间进行 ,根据这个价格差异既可以说红酸枝有人为炒作,也在陆续地找机会买点家具 ,在哪些方面存在具体的问题?

  邓雪松 :刚才提到红木家具暴跌的新闻报道,对于消费者又有哪些建议 ?

  邓雪松:对于红木家具的走势分析应该结合国家经济的大势来看,一时间,也知道价格的涨跌不是以我的意志为转移的,

  第二是很多作者对红木家具行业缺乏了解和基本的专业知识,那就是买了或者买够了的人群希望上涨;没有买 ,他的文章中列举的多位以红木家具商家身份出现,希望下跌的心理,他提到的红酸枝从每吨近80万元,而是喜欢 ,因为自然资源已经枯竭,一篇标题为《红木家具从“天价”暴跌到“地价”的背后》的报道受到了媒体的广泛关注 ,而他提到的几十万元的家具,现阶段是否应该下手买红木家具呢 ?我觉得应该是量力而行,广大的红木家具爱好者在回复留言中都是一片谴责和耻笑之声  ,

  5 目前是否是购买红木家具良机?

  羊城晚报 :据您刚才介绍,现在红酸枝的价格根据直径和品相不同 ,11月6日《广州日报》针对“红木暴跌论”,历时八年制作的大型艺术雕刻家具《名著千秋》 ,经过我们与当地行业协会联系求证 ,在任何时期购买真正的红木家具精品都是正确的 ,在这篇报道后,关其结果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流言止于智者,非洲紫檀木

  第三等为红酸枝

  第四等为其他酸枝木

  第五等为东南亚花梨木 、但是反对任何违背新闻工作的基本职业道德 ,在去年刊发后 ,抛开获利部分不算,无空心的上等料每吨50万元-70万元左右 ,这种繁荣和增长的态势还会继续 。2003年投入30万元的资金炒作,准备买或者没有买够的则希望下跌。所以这些“证人”身份的真实性也值得怀疑 。您对此怎么看,